初升高衔接做不好,学霸变学渣!就问你怕不怕? |
发布时间:2018-05-04 09:59:38 | 浏览次数: |
孩子们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就真的无所事事了吗?其实是新征程的开始。 准高一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1、松懈现象 经过初三阶段紧张的冲刺,一些学生尤其是跨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以为这下可以松一口气了,不想这一松就把成绩给松了下来。 2、表面现象 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初中时代,不知道如何将知识学深学透。 3、初三现象 仍时时等着老师给布置学习重点、难点,自己不动脑筋。 4、骄傲现象 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实验班的学生,在心理上过高地估计自己,而不肯在学习上加倍下功夫,结果却是“大意失荆州”。 5、“差生”现象 这主要是一些指标生或者择校生,由于进校时考分就比一般同学低那么几分,于是从一开始就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甚至因此而自暴自弃。 高中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人生的一次新的考验。在这个阶段里学生们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还是客观环境和承担的学习任务方面,相比初中阶段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初升高学习方法的变化 1、知识点多,知识量大 虽然高中的科目不比初中多,但是每科的知识量猛增3.5倍。 2、知识更抽象、难度加大 初高中知识跨度大,高中知识更抽象,特别是数学、物理等课程,上升的绝不止一个台阶。准高中生们务必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必须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 3、课程多、进度加快 课程安排多,文理科知识都要学,学生很容易跟不上学习节奏、消化不好所学知识。 4、解题难度大、综合性强 高中解题往往需要综合各科知识,一环扣一环。 5、自主学习要求高 高中老师一般不会再像初中老师一样全方位“盯防”学生,更多地会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不会主动预习和复习、拓展知识、培养能力,那么到了单元测验的时候,马上就会尝到“红灯”的滋味。
初升高心理上的变化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一些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由于环境的转变,很多准高中生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 失落感 特别是对于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原先的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 孤立感 进入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虽然大多数同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同学,因种种原因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失重感 上了高中,开学不久就发现,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不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很是失落。在高一,还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
要警惕初高中衔接的“陡坡效应” 所谓“陡坡效应”,是指因知识跨度大、难度大大增加等各种因素,导致初中和高中之间的知识衔接出现一定坡度,使中考后的新高一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遭遇的不良效应。 产生“陡坡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初高中的衔接认识不够清晰,只依据以往的经验进入高一教学体系,在主观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高中知识、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产生矛盾。外现出来就是“陡坡效应”。 同时高中高考对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记忆+套用模式,太多松散的知识掌握在考试成绩中没有太大的体现,所以造成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陡坡效应”会使学生压力倍增,名次迅速落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知识难度和能力要求是一个个逐步提升的陡坡,不进则退,学生在爬坡过程中多数会处于山脚,在开端就造成知识的烂尾,就很难在后续的爬坡过程中积聚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心。
如何才能克服“陡坡效应”? 1、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做好心理调适 要求学生和家长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适时做好心态调整。因此,这一阶段需要做的是孩子、家长都要准确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预期目标。期望值过高,就会造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从而导致自信心受挫。 2、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方式 由于高中学科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快、综合性强、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等特点,高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不可能像初中那么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很重要,孩子应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 家长要指导孩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记为活用,孩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好预习、听课、善于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3、对孩子既要信任,又要做好督促 孩子进入高中后,家长应该学会放手,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相信孩子会处理好学习和其他事情。如果家长训斥、打击孩子,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难以让孩子产生积极的动力。 信任孩子并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家长还是要做好督促工作。在高一,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这样的理论极端错误,贻害无穷,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难以自拔。对于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制定一张可以执行的时间表,和家长的善意的监督和提醒。 4、善于与老师沟通 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孩子是住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就是不住校,因为高中的学习比较紧张,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明显减少,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自己孩子的动态,与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然,这里面一定要把握个度,不可太过频繁的打听孩子的情况,而且方法要适当。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
上一篇:教育部放大招!遇冷的物理未来可能让考生高攀不起! 下一篇:要有多努力才能考上985?现实很残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