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客服热线:
客服QQ:3387796422
地址:合肥市包河区绿地中心C座16层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动态 >>  教研动态
思考 | 从2018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改革信号?
发布时间:2018-07-20 15:08:22 | 浏览次数:

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975万学子将开启人生新篇章。高考试题对于新高三学生来说,是准备高考最宝贵的资料,对于老师来说,高考试题的研究,对日后教育教学方向、教学难度、教学深度和教学广度也有重大影响。

2018年高考试题体现了哪些新理念、新特点?各部分有哪些创新之处?给老师们未来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启发?围绕这些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一线教学名师给你答案。


语文紧扣立德树人 注重以文化人

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幻小说首次进入高考、图文转写将“解答题目”转向了“解决问题”、主观题设置开放性答案鼓励主动思考……

80多岁高龄的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看到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时,难掩内心的兴奋。他欣喜地看到,高考语文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教育发挥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份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5份,所有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及合理难度。

高考语文命题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做出了新探索,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在高考科目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独特功能,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认可。

立德树人: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教授看来,今年的高考语文回答了新课标与新高考怎么接轨的问题。

“就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来讲,考试不仅要考学生的所思所想、能思能想,还要考应思应想,要有价值引导。”王宁说,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从高考语文全国卷来讲,题目不是学什么考什么,不考死记硬背,重在启发思维。基本能力均衡的学生能突出出来,有利于高考选拔,这对在课标上解决学业质量等级是有帮助的。

高考语文命题立足于时代特征,着力于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其中;明确传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

“融会新思想,增强‘四个自信’;讲好改革故事,定位历史坐标;唤起青春理想,奋起追梦圆梦,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三大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介绍。

这位专家分析,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宝宝”。2018年是“世纪宝宝”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今年高考语文从这个特殊机缘切入,精心选材设题,直接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接力奋斗、与祖国一起追逐人生理想。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命题表示肯定,认为命题体现出对语文认知的最高水平。

“语文能力是生存发展能力的基础,考试的顶层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适度得体考查学生水平。今年的考卷强化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还渗透着对学生综合素养、整体素质的考核和提升。”张颐武说。

高考语文试题,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上的最后一堂课。因而,在试题素材选择和题目设计上,不仅注重高考的区分功能,更注重其教育价值。

北京卷选用了反映当下科学技术进步最新成果——关于人工智能的两则阅读材料,让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印象深刻。

“第一则材料主要是对人工智能这一新生事物进行解说,第二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思考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两则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及价值效益,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自然渗透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黄玉慧说。

育才成人:深化内容改革,聚焦关键能力

陆俭明认为,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体现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方面,语文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语文能力。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起到很好导向作用,引导语文教育发挥应有作用。

“今年考题突出阅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阅读的好处,不仅能培养对母语,特别是对母语书面语丰富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阅读实际为孩子逐渐打开了通往比眼前更加丰富多彩世界的大门。”陆俭明表示。

今年高考语文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聚焦关键能力,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考查信息处理能力等,强化探究意识、凸显创新导向,给不同水平学生充分展现才华空间,助推素质教育。

“高考语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广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介绍,如语用题的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等。此外,试题还面对当代生活,突出时代性和问题性;加大对思维品质考查力度,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全面测查。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发现,这些年高考阅读特别强调信息处理能力,全国卷中有两份是有图表的,考生要通过分析筛选信息得出结论,题材涉及广泛,不仅有文学,还涉及科技、经济发展等,核心强调的是思维逻辑。今年高考语文表现得比较明显,它跨越了知识和能力问题,完全跳出了考知识还是考能力,而是还有基于这些之上的综合考查。

在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史建筑看来,不同类型的文体阅读目的不一样,阅读方式和考查方式不一样,高考的创新对培养学生文本意识、当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以文化人:彰显文化优势,突出引领功能

“高考对基础教育有重要引导作用,引导中学师生构建母语核心素养,今年高考语文从语料选择和题目设置上,体现出母语文化属性、思维品质提升、与时俱进的走向。”济南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刘笑天说。

语文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包罗万象、蕴含丰富,在落实“以文化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高考语文试卷匠心独具,萃取思想精华、博采古今名篇、精心选材设题,“以文化人”成效显著。

今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文本共选用了3个文本《荀子·强国》《吕氏春秋·察微》《论语·先进》,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纪秋香看来,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最好体现”。纪秋香认为,3个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汲取古人思想智慧,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引导传统文化教学致力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具有突出价值。

“以文化人”离不开优雅的语言文字。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精选语料、巧妙设题,引导考生在正确、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提高自身素质。

全国Ⅱ卷第21题以“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为示例,要求考生利用给定词语材料,完成对示例的仿写与续写。仿写与续写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二者与示例联合后呈现的最终答案是“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一连串的排比句气势磅礴,直击人心。而这类试题不仅测试了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给了考生精神、思想的熏陶。


数学考查关键能力 强调数学应用

“试卷稳中求新,在保持结构总体稳定基础上,科学灵活地确定试题内容,强调数学应用,突出关键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8年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综合要求,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探索内容改革,助推素质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的综合要求,调整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试题采用“Y字形排列”,即文理科容易题和中档题相同,构成试卷的基础,在中途文科增加中档题,理科增加较难题,组成文理科不同难度结构的试卷。通过这样先合后分的设计达到多个目的:一是增加文理科共同题的比例,二是提高文科试卷的得分率,三是增强理科试卷的区分效果。

北京市古城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永江认为:“文科与理科合卷是未来数学高考改革的既定方向,如何兼顾文理倾向不同学生,保障试卷考查结果公正性,科学合理设计新形势下的数学高考试卷,就自然而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7年开始,北京市数学高考试卷进行大胆尝试,在文理同题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在今年的数学高考试卷中,刘永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力度。

刘永江说,从今年北京数学卷来看,文理同题的数量有所增加,达到了6道题,占到了总题量的30%。“另一个特点是题干相同,问题却不同。例如,文理的第17题题干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问题的设计上,命题组充分考虑到了文理生差异,体现了高考的公正与公平。”

浙江省今年是第二次实行数学文理合卷。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嘉兴市第一中学校长卢明分析,今年的试题继续秉持2017年“文科起点,理科终点,有效区分”的命题策略,“文科起点”就是“保底分”,如今年的选择题第15题,每题4分,难度较低,只要概念清晰,仔细作答,基本都能做对;“理科终点”就是“有效压轴”,控制数学尖子生的高分及14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有效区分”就是通过中档题和解答题的分步设问,让不同水平考生有不同表现,以达到有效区分目的。

聚焦主干内容,突出关键能力

“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点算的。”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8年数学全国卷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重视学科主干知识,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通过高考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事实上,数学的符号语言是数学抽象性的一种具体体现。数学符号语言的翻译能力,也恰恰是学生应当养成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在刘永江看来,今年的北京市数学高考试卷中,命题组适当地增加了数学符号语言的运用。

刘永江举例说,比如文理的第8题,将原来学生常见的不等式组的形式用集合语言进行了表达;还有理科第12题把不等式组的表达改为了连续不等式的表达形式。他认为,这些看似形式上的变化,背后表达的是对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的全新诠释。

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株洲县第五中学学术委员会主席阳志长同样认为,今年全国卷在注重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在向素养提升的方向转变。

他解释说,考生要具备数学思想,能够读懂命题者的隐性意图,并将之转化为显性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举例说,文科第19题为“节水问题”,要求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运算、数据处理、统计推断,回答现实问题;理科第19题“产品检验问题”,不仅考查概率、期望等数学知识,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习得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强调数学应用,考查数学思维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把高考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设置真实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也是此次高考数学的一大亮点。

同时,在今年高考命题中,应用题部分还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采取‘重心后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点后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如全国Ⅱ卷第18题,以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背景,体现了概率统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试题采用真实数据,增强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全国Ⅲ卷第18题减少了烦琐的数据整理步骤,将考查重点放在运用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之上,突出了考查重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数学卷还体现出鲜明的创新导向,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如文科数学全国Ⅰ卷第17题在所求数列中加入了讨论,判断问题,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问展现了思维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的味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型学习的理念。”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希望通过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取多样形式,降低题海战术、机械刷题的效果,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引导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英语强化育人导向 考查关键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目标,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考查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助力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

外语考试也能传播正能量

2018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的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

英语试题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四中英语特级教师李俊和说:“我感觉试题处理得很巧妙。例如,全国Ⅰ卷中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礼仪,北京卷的两篇作文题,一篇是让学生介绍一所中国的大学,另一篇是介绍中国的茶文化,这些都是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同时也考虑了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考试的特点。”

除作文外,全国Ⅱ卷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中国近年来根据人民膳食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全国Ⅲ卷阅读理解部分一篇文章是中国建筑设计师在其作品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国际奖项的报道。“这些语篇的选择和题目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

“虽然是外语考试,但也强调传播正能量。”李俊和注意到今年试卷的这一特点。例如,北京卷完型填空选取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捡到钱包后坚持等待失主的故事。全国Ⅱ卷完型填空文章介绍一位父亲碰巧营救了自己儿子的故事。全国Ⅲ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了一篇介绍作者引导孩子主动捐献玩具,并从玩耍简单玩具中获得快乐的做法。“题目在考查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李俊和说。

北京一〇一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张蕾说:“现在的高中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更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今年的北京高考英语试题也恰恰体现出这一导向。”

试题体现创新性和应用性

“今年的试题不偏、不怪,难易适中,考点分布全面,梯度把握较好,注重语篇能力发展,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且强化了考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邵淑红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质量进一步提升,不仅考查考生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及听说读写等关键能力,还渗透对考生交际能力、思辨精神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高考英语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稳。”张蕾这样形容今年的北京卷,“试卷难度适中,而且与之前几年试题的难易程度衔接平稳。”

2018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在结构设计上既有针对各单项语言技能的专门考查,又有针对综合语言技能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试卷既有需要考生进行真实的口语和书面交际的内容,又有需要考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写作任务,体现了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浙江省使用的全国统一命题试卷中的新题型为短文续写,该题目有利于激发考生想象,更好地体现了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结合。

邵淑红说:“全国卷在选材时除关注题材、体裁以外,还关注语篇的思维深度,关注考生的认知能力。英语试卷涉及的社会文化内容多样、正面,考查了考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建议在2019年的备考中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夯实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考试内容改革稳步推进

“以前北京卷D篇阅读的字数都在400个单词左右,今年达到了500个单词。文章比以前更长,能够考查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阅读能力。”张蕾认为将来英语考试“得阅读者,得天下”。

邵淑红在分析全国卷时,发现试题着重考查考生语法学习情况和在语境中理解语篇并运用语言的能力。“全国卷对英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考查多是注重其在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而这样趋于稳定的命题思路也是未来高考的发展趋势。建议在2019年的备考中多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对语篇的逻辑关系予以分析,注意理解语篇在意义构成上的各种关系,强调语法教学放在语境当中。”

2018年是浙江省和上海市实行高考外语一年两次考试的第二年。英语在继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分析,浙江省使用的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上海市的自主命题试卷继续使用新的试卷结构。其中,读写结合题型的采用突出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有利于区分高水平的学生和引导中学英语教学。上海市的计算机辅助口语考试,要求学生不仅要能读会写,还要听得懂、讲得出,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口语考试评分过程中,计算机自动评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口语考试评分误差,有利于提高评分信度。


文综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时代命题

今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体现了哪些新理念、新特点?各部分有哪些创新之处?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及部分地理、思想政治、历史一线教师表示,今年高考文综试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把学科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聚焦立德树人,助力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今年的试题具有时代性、引领性和方向性等突出的学科特征。”看过今年高考文综思想政治试题后,辽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特级教师崔慧娟说。

崔慧娟举例说,全国Ⅱ卷第40题我国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广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全国Ⅲ卷第38题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全国Ⅰ卷第39题宪法修改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国Ⅰ卷第40题就如何发扬小岗村的创新精神提出建议等问题设计,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价值取向。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考试内容改革,助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9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有关“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引导学生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工作,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把考试内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统一起来,全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考不仅是人才选拔的试金石,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崔慧娟说,今年是教育部普通高中2017年版课程标准制定实施后的首次高考,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将对新高考、新课标和新课程的渐次落地实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激扬家国情怀,传承时代精神

“如何体现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定位,如何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拓展高考的功能,是人们对2018年高考文综试题的普遍期待。”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正高级历史教师李成顺说,2018年高考文综Ⅰ卷的历史试题,细细品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成顺举例说,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第41题的3段历史材料,通过乡约制度和村民自治把古代、近代、现代中国贯穿起来,通过解答该题,考生既可以了解古代中国对道德教化的重视,也可以理解近现代民主在中国乡村发展的历程。

“考试本身就是教育,考试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李成顺注意到,纵观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没有一道题目是在考查对史实简单的再认再现,而是通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论从史出的能力,“教师教和学生学必须打破教材的束缚,把单纯的学习知识转移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并重上来,注重对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

北京去年成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2017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于2020年实行新高考“3+3模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认为,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与前几年相比风格统一、过渡平稳。

“创新方面主要集中在非选择题第37题。”李晓风说,这道题第152作答,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表现出了更强的灵活性,为此后历史学科等级性考试提供了探索经验。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历史学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这位命题专家说,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启迪学生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地理:紧扣新时代主题,突出核心素养考查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地理考题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促进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

“今年的地理试题很有意思,以全国Ⅰ卷为例,两个关于河流的主题,既有通过总体情境创设考查考生理性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又有具体到黑龙江乌裕尔河一条河流的情境,来考查考生的高阶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地理特级教师戴申卫认为,今年地理试题总体质量很高,有很强的代入感,既有利于考查考生多方面的核心素养,又有利于推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积极转变。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说,今年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考生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全国Ⅰ卷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还是全国Ⅱ卷文综第43题、全国Ⅲ卷文综第35题涉及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都是对考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的考查。

戴申卫坦言,对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并不容易,今年的地理试题恰恰覆盖了这些方面。

“出题的很多背景材料都取材于现实中的动态性、两难性的劣构问题,有效避免了以往基于良构问题而带来的高分低能现象。”戴申卫说。


理综弘扬科学精神 提倡学以致用

今年理综难度如何?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育人方向与目标?部分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一线教学名师就此进行了解析。


生物:着眼应用性与创新性,倡导学以致用

2018年高考生物科学设计试题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传递生态文明观和健康生活观。试卷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联系生活,倡导学以致用,着眼学生长远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说,试题积极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培养学生在学科视域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学以致用,是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导向。”该命题专家说,如全国Ⅱ卷第32题选取高产蛋家禽遗传育种与遗传分析的素材,考查考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求考生制定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收益的生产方案。

在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生物特级教师章青看来,今年理综生物全国卷3份试卷都十分重视思维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他举例说,3份试卷都考查了光合作用速率相关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曲线分析来判断与推理,对考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全国I卷第31题注射垂体提取液与葡萄糖溶液对尿量影响的实验,要分析产生相关现象的原因。

苏州十中副校长、生物特级教师张金说,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充分发挥了引导教学的作用,通过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帮助教学纠偏,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例如全国Ⅱ卷第29题垂体切除实验,不仅涉及实验方法与步骤,还考查了多种激素的作用。如果教师平时‘就黑板讲实验’,学生做这套题就会有难度,这启示我们,在未来的生物教学中不能‘就课本讲课本’,要加强主干知识,重视情景设计,强调生物学科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此外,还要对生物学科的知识适当进行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在特殊情景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张金说。


化学:聚焦探究创新能力,弘扬科学精神

“今年化学试题具有新时代特色,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为主导,以体现科技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及文化自信为主体,突出新意、注重实践,全面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力图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正确导向作用。总体难度与去年相差不大,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说。

山东省昌乐一中副校长张福涛认为,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充分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全国Ⅱ卷第26题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全国Ⅲ卷第35题中‘《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碳酸锌)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既为高考试题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又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古代化学的成果,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张福涛说。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充分展现国家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学科育人成效显著。”命题专家介绍,今年高考化学题选择了能充分体现我国化学领域近期重大创新科研成果的素材,如全国Ⅰ卷、Ⅱ卷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期刊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等,旨在弘扬科学精神。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工业大学附中高中部教师李蓉说,情景真实,应用导向,聚焦探究创新能力考查,也是2018年高考化学命题的重要导向。

“今年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等试题选材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和谐发展及‘绿色化学’的思想。”李蓉说,如全国Ⅰ卷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卷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创新探究能力方面,全国Ⅱ卷的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北京卷的制备并探究高铁酸钾实验等试题,设问从具体到开放,实验方法从定性到定量,解题思维从收敛到发散,涉及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实验设计、科学探究等,突出考查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强化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助推发展素质教育。”对于今年高考物理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物理学科命题专家这样评价。

“总的感觉,考题科学、合理,难度适中。”广东省实验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曾斌说,这是他近3年来最满意的物理考题。

命题专家说,今年高考物理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比如,全国Ⅱ卷第14题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观念来解决问题,全国Ⅰ卷第15题要求考生对物体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今年高考物理加大源于教材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比例,引导教学回归教材中的基础内容,夯实学习基础。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与教学当中的物理实验结合较为紧密,称得上一大亮点。”曾斌说,他希望这样的思路可以坚持下去,也能为今后中学的教学指明方向。

和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紧密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年来物理高考的一大特点,今年同样如此。

命题专家举例说,全国Ⅱ卷第16题利用我国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所发现的毫秒脉冲星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匀速圆周运动等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全国Ⅰ卷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天津卷、北京卷还涉及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张衡一号”卫星、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车、跳台滑雪等素材,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以前相比,结合实际多了一些,让学生感受到学的物理就在身边,身边的物理是很有用的物理。”北京工业大学附中物理高级教师陈亮说。

“总的来说,这次物理试题对高校招生是有利的,对中学的教学是有利的,能够教考共同促进,值得肯定。”曾斌说。

 
 上一篇:答疑 |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复读?
 下一篇:重磅 | 2018安徽省本科一批次院校投档线出炉!看看你能上哪所大学!

客服QQ:3387796422

地址:合肥市包河区绿地中心C座16层

Copyright ©2008-2016 安徽月成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16023240号-1

技术支持:携管科技

微信公众号